在精密制造領域,0.001毫米的誤差可能決定產品的成敗。日本SK新瀉精機針規憑借其出色的高精度、多樣化的材質選擇以及嚴謹的工藝標準,成為全球工業檢測領域的工具。從航空航天到機械制造;從電子線路板生產到模具加工等高精尖領域,SK針規以“零妥協"的工藝標準,重新定義了精密測量的邊界。
一、產品材質分類與核心特性
1、鋼制針規
AA系列:基礎款,精度±0.5/±3μm,部分型號附帶鋁制手柄,便于操作。
AP/AH系列:高頻使用組合,精度與AA系列一致,但無手柄設計,適合批量測量。
PG系列:支持正值、負值定制,全商品經高溫冷卻處理,穩定性強。
AG帶柄系列:在AA系列基礎上嵌入塑料手柄,避免徒手測量污染,減少體溫對針規溫度的影響,型號規格印于手柄,便于識別。
特點:經濟實惠,適用性廣,是基礎測量場景的主流選擇。
2、高精密針規(SA系列)
特點:追求更高精度,全制品經冷卻處理,精度可達±0.001mm,真圓度1.27μm,適用于精密機械制造、模具加工等高要求場景。
3、硬質合金針規(鎢鋼)
TAA系列:套裝形式,表面硬度高,無需擔心裂痕,適合高頻次、高強度使用。
TAG系列:嵌入塑料手柄,表面鏡面拋光,即使折斷尺寸不變,手柄印有規格,便于定期檢查。
特點:強耐磨性,熱膨脹系數極低,硬度高,使用壽命比鋼制針規長20-30倍。
4、陶瓷針規
CAA系列:基礎套裝,無手柄設計。
CAG系列:嵌入塑料手柄,操作更便捷。
特點:防腐蝕性強,傷痕、打痕不會產生塑性變化,無毛刺和隆起現象,適合潮濕、腐蝕性環境或對清潔度要求很高的場景。
二、應用場景:從微觀到宏觀的全維度覆蓋
SK針規的應用場景貫穿制造業全產業鏈:
1、電子制造:在PCB板通孔檢測中,PG-1套裝(1.550-6.275mm,間隔0.025mm)可快速篩查0.1mm級孔徑偏差,配合針規手柄實現單手操作,檢測效率提升40%。
2、模具加工:AA-8D套裝(8.250-8.500mm)用于汽車模具型腔深度測量,其0.005mm的細分精度可捕捉0.01mm級的加工誤差,將模具返修率降低至0.3%以下。
3、航空航天:硬質合金TAG系列針規在鈦合金零件檢測中表現出色,其鏡面拋光表面可避免劃傷高價值工件,手柄式設計減少體溫對測量結果的影響。
4、醫療設備:陶瓷CAG系列針規因絕緣特性,成為人工關節孔徑檢測的選擇工具,其抗腐蝕性能確保在生理鹽水環境中長期使用不失效。
5、汽車制造:針對動力電池殼體0.5mm厚度的極薄結構,SK螺紋塞規M3x0.5 THP-0305通過錐形支撐設計,將螺紋孔中心距測量誤差控制在±0.005mm以內。某新能源汽車應用案例表明,該針規使電池模組裝配良率從92%提升至98.5%,單線年產能增加1.2萬臺。
三、材質選擇建議
1. 預算有限,基礎測量需求:優先選擇鋼制針規(如AA、AP系列),經濟實惠,滿足一般孔徑、孔距測量。
2. 高精度要求(如模具加工、精密機械):選擇高精密針規(SA系列)或硬質合金針規(TAA/TAG系列),精度達±0.001mm,耐用性很強。
3.高頻次、高強度使用(如生產線批量檢測):推薦硬質合金針規(TAA/TAG系列),耐磨性優異,壽命是鋼制針規的20-30倍,長期成本更低。
4. 清潔度要求高(如食品、醫藥行業):選擇陶瓷針規(CAA/CAG系列),防腐蝕、無污染,避免金屬材質可能帶來的生銹或污染問題。
四、未來展望:邁向納米級檢測時代
隨著5G、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,SK新瀉精機正布局下一代量具技術:
● 納米針規:研發0.001mm級超細針規,突破現有0.01mm的最小間隔限制。
● 無線傳輸針規:集成LoRa無線模塊,實現檢測數據實時上傳云端。
● 自校準針規:利用壓電陶瓷技術,使針規具備自動修正尺寸偏差的能力。
日本SK精密針規是由鋼制、工具鋼、陶瓷、鎢鋼軸承鋼等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硬度較高的具有特定尺寸的圓棒。針規適用于機械電子加工中孔徑、孔距、內螺紋小徑的測量,特別適于彎曲槽究及模具尺寸的測量。用于檢查位置,測量孔的尺寸,檢查兩孔距,也可作通止規及測量孔的深度用,是孔的標準化檢測的檢具。廣泛用于電子板、線路板、模具、精密機械制造等各種高精尖技術的領域。
返回列表
products category